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文化 >> 正文

【质量文化建设系列报道】“安全原理”课程管理与评价建设思路与思考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3-09 [来源]: [浏览次数]:

能源与水利学院 邢婧

督导审计部自2021年4月起,先后对“安全原理”等12门核心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满意度等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涉及七个方面内容:教学理念、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同时设置了16个观测点。如图1。


图1 核心课程调查内容

从调查的12门核心课程整体来看,学生对核心课程的课程管理与评价满意度较高。其中,对“安全原理”课程的课程管理与评价满意度较高,为94.24%。

课程管理与评价指标的主要观测点是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安全原理”课程的课程管理与评价的构建与实施思路如下:

一、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

课程建设之初首先通过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本课程所支撑的核心能力,将教学内容分为风险隐患排查与治理模块、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模块、企业安全管理三个模块,针对性更强。教学内容充分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专业核心能力为成果导向,分模块重构教学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内容重构设计图

1.通过事故致因理论,培养学生事故风险隐患排查与控制能力。列举几个具体的安全事故,让学生各自选用他们认为合适的事故模式理论进行事故机理分析,随后将分析结果进行讨论,比较不同事故模式理论下事故机理的差异,让学生真正称为课堂的主体。

2.通过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培养学生的安全问题分析能力。如安全行为科学原理可以采用角色表演,分组表演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其他同学现场讨论分析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情节案例再现,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的同时深入分析影响不安全行为的生理、心理因素。

3.通过引入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安全管理能力。如安全文化的内容根据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层次结构等,随后让学生在网上调研某些企业具体的安全文化,比较各企业安全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完成一个报告提交或者在课堂上给师生讲述。课后分组对某一个企业创造其企业的安全文化,完成安全文化建立的策划方案。

二、“小班型讨论室”+“以学生为中心”授课模式

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小班型讨论教室授课,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案例分析、情景短剧、企业项目等任务,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升课堂氛围,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如图3所示。

图3 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流程图

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为保证教学质量,有效调动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主要采用教学方法如下:

1.案例引入法:在授课过程中引入最新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国内外的安全生产事故分析,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安全观,合理的进行课程思政。本门课程已经完成了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库及课程组的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工作。

2.启发式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同学们思考对实际安全管理知识的应用。

3.讨论法:把同学分成 4 个小组,在讨论室授课,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运用事故致因理论进行案例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企业实际项目安全经济、文化设计分析等任务。

4.讲练结合法:使用雨课堂带领同学们完成一些安全习题增强同学们的专业认同感,提升专业能力。

5.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中针对安全行为的学习,小组同学通过安全小剧场自编安全行为短剧,其他组成员展开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兴趣。

课程团队已在超星平台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已完成 24 学时的线上课程录制与资源开发工作。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程管理与评价

1.课堂管理

授课过程中,教师严格执行学校的各种课堂管理规章制度,按时考勤,监控课堂纪律。此外,授课过程采用小班授课,全程使用多媒体讨论室,并按讨论小组(分为 4 组)安排座位,课堂中采用提问、竞答、讨论、小组展示、小组辩论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考核管理

为了达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同时发散学生的专业思维,提高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最终提高学生的事故隐患排查与控制能力、安全分析能力、安全管理能力的目标。原有的“安全原理”的考核方式相对刻板且缺乏灵活性和科学习惯,基于“OBE”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在考核方法中增大学习成果展示的比重,改革后的成绩评定方法,如表 1 所示。

1 基于“OBE”理念的成绩评定方法

 五、学生学习成绩及成效

本门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建立了课程试卷库,教考分离的成绩能够客观评价本门课程学生的学习成绩,近三届学生试卷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能够较真实准确的反映出同学们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近三届学生的试卷平均分由16级的62分上升到17级的67.5分再到19级的71.06分,学生成绩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课程评价的任务完成过程中,同学们重视程度较高,特别是后面几个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前面任务完成后教师的点评和总结,提高了后续任务完成的质量。小组任务中同学们普遍参与程度较高,大家分工明确,团结合作。每组汇报后的讨论和点评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对知识点查缺补漏,也为期末考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本门课程作为大部分安全工程专业考研院校的初试/复试考试科目,学生的考研成绩能作为本门课程学习成果的客观反应。2020 年安全工程专业考研率为 24.44%, 2021 年考研率为 14.82%

六、课程建设思考

1.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1)教师团队普遍年轻化,部分教师缺乏企业经验,而且安全工程专业所培养毕业生的核心能力涉及安全和行业领域多维知识,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

针对该问题,课程团队的解决办法是在实施课改过程中由具有 40 年教学与实践 经验的教授指导,带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接下来,团队教师将深入企业,通过企业锻炼和横向项目 提升专业技能,熟悉和掌握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理念及方法,积累实践案例,以弥补 团队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欠缺。

2)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进行教学改革的课程班级没有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仅形成能体现教学过程 考核和能力评价的学生课程档案,没有用人单位的跟踪评价反馈材料。未来将加强 毕业生跟踪反馈及行业用人反馈,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持续引入专业先进理念与方法,持续改进,健全“PDCA”循环模式。

2.关于“课程管理与评价”的思考

“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是一门课程的结果性输出,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多方面为着力点出发,从而输出适合本门课程等多元化等课程管理与评价。在课程的考核评价内容不单单为试卷、作业,更多的可以考虑能够体现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一些任务,以课程报告、讨论、辩论、小组展示等方式强化学生等专业能力,即在考核中增大学习成果展示的比重,通过给学生进行合理“增负”从而科学的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忙起来”。在考核评价中,可采用小组之间互评、小组辩论、抢答等方式结合教师评价进行合理课程考核评价,让课堂“活起来”。




上一条:【质量文化建设系列报道】基于学情,精准教学

下一条:混合式美育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