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建设质量评价,能促进学校对课程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质量管理与评估处自2022年4月起,对“图形创意与表现”等核心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满意度等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涉及七个方面内容:教学理念、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设置了16个观测点。如图1。
图 1核心课程调查内容
从调查的课程整体来看,学生对核心课程的课程管理与评价满意度较高。其中,对“图形创意与表现”课程的课程管理与评价满意度较高,为93.99%。
“图形创意与表现”课程通过项目教学的驱动,以服务设计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阶段模块分解项目任务,与行业设计流程接轨,对学生进行企业标准化输出,理实一体,理论融入实践,做好课程结构设计。从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课程考核选择等方面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引入图形创意与表现课程进行教学实践。
1.联动型课程团队教师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图形创意与表现”课程的根基,确保教学改革能够精准地落实贯彻,课程教学团队启动联动型模式,由教学管理层、主讲教师、行业专家组建,定期开展课程研讨,资源分享,共同探讨、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本次课题教师团队组建来自于教学管理者、一线教师、校企合作单位工作人员结构多元,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角度各不相同,在共同执行课程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协同合作不顺畅的问题。项目负责人积极协调三方人员,统筹安排课程改革任务,发挥三方人员的擅长点,教学管理者负责对课程改革方案审核、监控等教学保障的工作,一线教师负责课程整体执行工作,课堂监管工作,校企合作单位人员负责提供行业信息、实际设计项目分享等工作。在项目负责人的协调安排下进行有效沟通,打造多元化应用型教学团队,培养学生图形创意与表现的理论原理认知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
教学团队要积极思考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合问题,与协同合作的三方人员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看到课程思政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且结合专业内容,进行有效地课题任务融合,开发创新型课题,深刻理解思想政治信念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要意义。
2.细化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内容
结合项目教学,不断修订课程大纲,保证课程发展的方向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应用型能力发展为主线,建立产学研协调发展。完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考查课审批表等授课文件,建设本课程的材质库和资料库等,更新教学资源。跟随课程进行改革方案实施,完成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调整及教学成果的改革实施。对取得的成果进行整理分析,任课教师及业内专家进行探讨评价、总结培养效果。紧跟时代步伐,与前沿技术接轨,做好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推进工作,课程内容解决社会需求问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创优意识。构建“图形创意与表现”课程优质资源建设平台,为课程可持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图形创意与表现”课程结构进行模块划分,将设计过程进行项目任务分解,对表达能力、设计思维能力进行综合培养。整体的课程从认知能力,到原创能力,再到实践能力三个模块能力培养为线索执行递进式教学(图2),着重提升学生的图形创造性设计思维能力、设计原创能力及设计实践能力。形成任务明确、过程监控、互动贯穿、六步考核、成果展示的教学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取得学习成果。
图 2课程能力培养执行递进式教学
3.强调能力养成开展过程考核
依托OBE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开展过程型考核,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图形创意与表现”课程考核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平时成绩考核:平时出勤+课堂表现情况考核,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模块考核:针对两大模块进行成绩考核,每个模块有平时练习+课后作业两个部分,两大模块之间有知识点衔接,确保知识点的递进关系。模块式考核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综合技能考核:完成模块考核后,结合竞赛主题进行综合技能考核,整理作品提案报告(设计调研+设计表现+提案答辩),培养学生设计明辨思维能力,软件应用能力,设计表达能力。
制定出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具体内容为:模块考核成绩(占50%),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占40%),平时成绩如上课出勤、课堂表现等(占10%)。工作任务完成过程考核标准以对现有资料的统计分析能力、学习能力、任务完成能力为主,强调过程考核,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4.整合资源开展多样化课堂教学活动
探索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能力的典型渠道,打破了课堂的限制,把互联网优势和传统课堂有机结合,扩大了课堂的形式和内涵,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模式,改为以项目为驱动、以比赛为依托的基于合作理念的专题小组教学、依托互联网资源的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邀请知名设计师针对学生最薄弱的方面进行专项强化指导,注重人才个性化发展,营造开放的教学空间,丰富课程内容,保证设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接轨,保证专业对社会发展的敏感性。打破原有设计基础课程的单一操作行为,建立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引入实战演练,增加课程的多元性;通过课程整合教学资源,逐步建立实践资源库,形成全方位的课程架构;多角度引入社会资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探索教学改革创新形式。
“图形创意与表现”课程中,提出培养学生“三创”意识,在教学中设置分项训练项目,从行业引流、项目引入、竞赛注入等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行业前沿信息、实践项目、优质竞赛等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创业、创新、创优三方面的意识。围绕课程知识点进行节点联动式教学。明确课程毕业目标要求,设定综合性训练项目贯穿教学过程,分解任务目标到每个知识点,形成过程性小节训练项目,知识点由浅入深,训练项目随之由简渐繁。从课程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做课程建设,构建现代立体化课程特色。
---艺术与传媒学院“图形创意与表现”课程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