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改进提高 >> 正文

“管理学”课程管理与评价探索与实践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10-25 [来源]: [浏览次数]: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建设质量评价,能促进学校对课程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质量管理与评估处自2022年4月起,对“管理学”等核心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满意度等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涉及七个方面内容:教学理念、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设置了16个观测点。如图1。

F6F5

图1 核心课程调查内容

从调查的课程整体来看,学生对核心课程的课程管理与评价满意度较高。其中,对“管理学”课程的课程管理与评价满意度较高,为93.60%。“管理学”课程调查对象为2020级、2021级会计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商管理、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及2020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

课程管理与评价指标的主要观测点是科学且可测量的。教师团队基于对大一新生准确的学情分析,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针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管理学”课程管理与评价的探索与实施的主要思路如下。

一、教学管理与评价的基础

1.学情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多学生管理素养、职业态度的教育与培养。对于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专业大一新生,需要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来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进行职业素质培育,如图2。中学生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大学应以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精英为主。大学教学应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以学习知识的运用和创造为主,即需要注重智慧的启迪,如图3。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决定了其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即使教学大纲不变,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的教学素材、教学内容也要做及时的情景化更新,并导入新的发展和实践、热点问题,如图4。

27834

图2 “管理学”课程目标的发展

3D55C

图3 课程团队管理学课程素质目标的实现”交流

52A5B

图4 课程团队管理学教学素材建设”交流

2.基于OBE要求,规划课程内容与架构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对本学科进行调研,通过课程组研讨、专业研讨梳理“管理学”课程知识领域,更新完善学习内容,明确知识点及重点、难点。同时,分别从认知、训练、实践、探索几个方面梳理教学内容,并设计对应的作业,结合教学内容一体化设计,明确各项任务的目的、预期成果和实施方式。线上平台完善课程大纲、作业库、案例库、试题库、参考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教师根据学习产出类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基于学习科学理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表1 “管理学”知识、能力体系

25A82

表2 “管理学”教学任务成果

2A776

二、教学管理过程设计与实施

1.教学方法的设计: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让学生成才。

(1)素材的挖掘与选择

经典素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管理界名人、大师传记;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案例;领导者素质与案例等。生活素材:学业规划;校内外社团组织;班级、寝室、校园管理;网购等。热门素材:华为的技术创新;跨界创新;治理疫情的中国速度等。

(2)情境教学

管理素质测评;“每周一题”的讨论与明辨性思维的训练;“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的课堂辩论;学生为主体的“领导力提升培训”和“创新思维训练”;决策游戏等。通过主题任务的布置与落实,实现教学过程中学习与实践并行,提高讲授效率,提升授课质量。“管理学”的课程任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的,主要有:团队结构与文化设计、企业管理者调研、领导力培训设计与实施等,通过小组任务的实践,学生不仅全面运用了核心知识点,而且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策划与实施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3)案例教学

贴近生活的案例,如:“社团的组织结构”“生活中的沟通”“心理学经典实验”“孙子兵法的现代应用”“影视剧经典片段”等,使学生容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提高学习情趣,提升分析能力。

(4)课程思政设计

本课程培育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管理学”思政元素丰富,例如,以管理界名人的人生经历和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开展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中国古典管理理念与学者在管理学方面的贡献,开展文化自信教育;以管理者核心素质与管理责任的体验,开展职业道德与管理伦理的教育;以社会调研与管理者访谈等任务的要求,开展实事求是、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以公益活动任务的实施,开展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培养。

2.构建信息化、数字化课堂,借助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化工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合作学习和质疑释疑等关键能力。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体系,如图5。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再造课程体系——内容上具备前沿性和时代性+形式上具备多样性和参与性;线上打造SPOC基础知识资源和多样化练习方式,体现课程深度与广度,保证课程完整性;线下SPOC通过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双创融合和过程考核等方式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挖掘,引导学生从对知识的浅层理解过渡到实践应用。

18A77

图5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体系

构建网络化教学环境,让管理学专业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及时查询课程教学信息、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必须登录超星学习平台,学习相关知识。学生课前可利用手机等便携式设备在线观看视频、检索相关资料、完成自测练习、进行必要的网络讨论,完成对初步记忆与理解。在课中实施阶段,侧重于研究学生课前效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与效果;掌握学生课前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群组的协作过程。在随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学生通过讨论、分组答疑等多种形式,完成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内化。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再造课程体系——内容上具备前沿性和时代性;线上打造SPOC基础知识资源体现课程广度,保证课程完整性;线下SPOC通过分层教学、案例教学和过程考核等方式实现“学习深度”的挖掘,引导学生从对管理学的浅层理解过渡到深入理解,如图6。

3623D

图6 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步骤

3.实践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基于课程任务成果导向的实践任务设计,实践基于个人管理能力提升、团队管理能力训练、服务周边企业的需求,使学生实践基础和资源全真实化,如图7、图8。教师团队将实践性课程任务与教师科研、大创竞赛项目、课外专业社团指导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课上课下全方位指导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36BCD

图7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线上线下资源建设情况

40AFC

图8  学生课程社会实践

4.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学生、教师发展的需求。

课程考核内容与结果设计紧密围绕社会与企业需求、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明确管理学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和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课程项目或考核结果加大校内外实践环境、实践标准的设定。进行互联网+视域下管理学课程翻转模式建构研究。管理学课程的翻转模式,实现了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不仅能够很好地完成传统课程任务,还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的培,如图9。课程建设促进教师教学和改革能力的提升。课程建设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团队通过积极备课、培训交流、模块负责制等设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提高个人教学能力提供基础,如图10。在课程的改革、资源、实践项目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教师积极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教改资源和成果。

4AE06

图9 学生课堂表现

4ABF4

图10 教师团队集体备课

5.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1)本课程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成绩考核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评价,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过程考核占比40%,期末闭卷考试占比60%。

过程考核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包括线上学习数据、小组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另外课程评价标准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相对应,从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核。

(2)过程性考核内容:考核内容覆盖课程全部教学内容,严格执行OBE教学大纲,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课外小组实践学习内容进行考核。线上线下平时学习数据10%;策划方案10%;执行报告10%;课程论文+成果展示10%。

6.课程育人成效

(1)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意识得到提升。通过课内思政案例的教育及课外公益活动的实施及参与,学生能够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如图11。“管理学”是专业核心课,课程与专业契合度高,帮助学生奠定了扎实的管理道德基础和专业实践基础。

4E457

图11 学生公益活动实施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激发。通过互动讲习、大量新鲜具体的案例、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以实务为主体、调研分析、方案设计、项目汇报等多种教学内容,增加课程信息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接受。

(3)教学效果得以提高。通过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增强了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知识点掌握牢固且灵活应用能力强。教学方法的多样便于学生发挥表达优势,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灵活的考核形式激发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增强了学生实战能力。

(4)学生职业能力能得到提升。通过真实案例、情境模拟和项目汇报等实务分析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并掌握管理实践、管理及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等,提升了职业发展的基础能力。

三、课程管理与评价的效果与持续改进

1.课程管理与评价结果

课程管理与评价指标的主要观测点是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学生对课程管理与评价方面的各项满意度如图12。

2AD3

图12 学生对课程管理与评价方面的各项满意度

由图可知,考核评价问题一共设置了3项,分别是课程设置多元化考核评价情况、考核包含内容、对作业的评价情况。这3个问题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考核内容丰富性非常满意。说明考核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每一年的评价结果都不错。学生对作业的评价情况满意度略低,为92.21。今后任课教师应该加强作业的评价、点评和为后续课程学习所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课程团队在今后的持续改进中将针对此项内容进行重点研究,争取能够有更好的成绩。

2.持续改进方案

(1)加强一流课程团队建设

要以全面加强一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团队青年教师为重点,以学生和课程为中心建立一支精干高效,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教师团队对学生课上课下活动的指导,取得更多的教学成果。

(2)持续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继续深入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在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不断迭代升级以建设好一流线上与线下混合课程,实现教学设计多维度空间,同时将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辐射其他课程。

(3)提升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推进“创育人、产教协同育人”

校内企业经营模拟实训室、礼仪实训室、录播室、智慧教室等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的先进校内教学资源的建成,对课程的内涵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课程团队将继续优化视频课程和电子资源,将高质量的理论课、线下实践项目等视频内容逐一在网上发布,让学生时时刻刻能了解课程内容,真正体会到网络教学的魅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形成一流教学内容。深化学创融合与产教融合,加快一流线下课程建设,实现课程内涵式发展。积极促进学创育人、产教协同育人,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


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课程团队


上一条:“图形创意与表现”课程管理与评价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条:“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改革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