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文化 >> 正文

混合式美育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06-28 [来源]: [浏览次数]:


“教学相长”是混合式教学中最大的启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应变求变、不断学习,要将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同时更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不断调整和增加教学内容,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笔者2020年录制的混合式课程“西方音乐与名著欣赏”,是沈阳工学院唯一一门教师录制的人文素质美育课程,很受沈工学生的欢迎。那是怎样萌出制作混合式课程的念头呢?几年前在去意大利访学的时候,一个邻居,是很普通的伐木工人,工作之余经常谈起意大利传统音乐的发展与文化,特别是威尔第的歌剧、肖邦的音乐作品等等,这让笔者很受触动。为了让西方音乐不再如“阳春白雪”般给人遥远、高深的感觉,为了让更多喜欢音乐艺术的同学们同时线上学习,便开始思考是否也能建设一门这样的混合式美育课程。

但说时容易做时难。数百年来,古今中外的艺术教学大都是一对一、面对面或者一对少数的教学模式,与线上课程,这种一对多人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隔空”教学模式差异性很大。因此,如何将这种一对一、面对面传统的艺术类教学,在这种大规模在线开放教学模式中得以实现,如何使不同基础的同学们都能从课程中有收获,如何让这种实践型课程“隔空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录制课程时必然会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难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从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上下功夫。通常艺术学习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技巧。因此在教学中技术的提高和艺术理解、表现能力的积累,除了共性的理论方法、要领,更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技巧和能力。“线上”和“线下”授课模式形成有效对应的“理论”和“实践”,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和互补。“线上”课程,总结教学中的知识点掌握规律,遵循科学的渐进式培养方向,优化课程教学环节,使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线下”课程,既是对“线上”课程学习的检验、巩固,也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把重、难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区别“实时”和“非实时”学习,通过互动、讨论、协作等形式,增加学生对“线下”课程的期待感和学习兴趣,并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启迪创新性思维和意识。

“西方音乐与名著欣赏”混合式课程是这样制作完成的。首先,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兼顾学科知识的普及与提高,同时理论讲述与示范教学结合、系统全面的理论讲述与专题训练内容并存。在建课时,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四个体系同时呈现出来。

一是循序渐进地从理论讲解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事件、音乐家、经典作品等,并通过分析作品,来诠释艺术形式的发展、音乐的风格及社会意义等。

二是除线上课程的介绍,注重线上、线下师生的“交互”和沟通。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平台,使“老师”随处可“见”,使“同学”就在周围。比如微信、QQ群、线下辅导等,以指导、纠错短视频和讲解音频为主要内容,构建了以音频和短视频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辅导服务新模式,使学生们在深度参与的同时,老师也可以充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是提倡和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从线上课程到线下辅导,再到舞台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丰富的艺术形式,让音乐艺术融入生活。这能提高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艺术表现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学生通过学习到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也促进教学的发展。

四是重视“线上”和“线下”课程的科学考核,使考核“经常化”、“过程化”,方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同时也便于优化课程设置和环节。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共同考核有效的结合,形成具有高参与度和积极性的教学考核和评价机制。

“西方音乐与名著欣赏”混合式美育课程深受学生好评,最大程度的发展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同时,学习者的学习更加便捷、可行。只要有互联网覆盖的地方,就能实现人人学、随时学、处处学、反复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音乐能够愉悦人们的生活,是心灵的彼岸,是精神的家园”,这是未来的课程发展方向,将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上一条:基于OBE理念的“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

下一条:后疫情时代“水利工程施工”混合式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