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文化 >> 正文

“五位一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展望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10-27 [来源]: [浏览次数]:

基础课部 李凌 施璐

体育课程是我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通过学习科学的体育运动方法和体育锻炼方法,提高身体各项机能;培养学生协同合作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我校体育课程是以体育能力形成为导向的“五位一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以体育能力形成为导向的“五位一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即将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校内外竞赛、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活动五个模块有机的结合呈五位一体的形式,再融合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模式,形成我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模式(见图1)。

1 体育运动能力形成结构图

一、“五位一体”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内容

“五位一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特点的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坚持体育课堂内教学的有效性和娱乐性,并加入体育课外活动的理念,使课内、课外教学整体化、有序化。以体育能力形成为导向的“五位一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主要是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度,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拓宽学生间交流途径,增强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

二、“五位一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

1.教学改革背景

2018年开始,我校基础课部军体教研室积极开展实行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2019年全面贯彻落实学校OBE模式的教学理念,实行以体育能力形成为导向的“五位一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以体育能力形成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修订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材料,并以此规范教学内容。根据体育能力形成的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度、完成度和满意度。

2.教学改革意义

我校“五位一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运行以来,实行等级会员制,将学生分为一级会员,二级会员、三级会员和四级会员,各级会员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分级教学,分类培养。四级会员指导辅助一级会员学习,并作为自身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成绩优秀者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所提高,而且按照体育运动水平高低分等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3.教学改革效果

1)学生兴趣:通过分级教学使兴趣不高的学生找到了新的角色,通过发展赛事组织能力,使无法上场参赛的学生成为裁判员或竞赛组织成员。角色的变化,提高了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竞赛组织者需要掌握该项目的理论,理论需要在实践环节中去实施,从实践再上升到理论,提高了学生对项目的理论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2)运动技能掌握:通过近两年体育竞赛的激烈场面,高质量对抗的回合数呈上升趋势,可以看出我校学生通过分级教学,对所选项目的运动技能掌握水平有所提升。教学设计的内容是该级别学生运动能力可以接受的,且同一等级的学生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相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相近,练习中相互的促进作用明显,更有助于运动技能的提高。

3)身体素质情况:通过随机抽调学生组织座谈,了解到学生认为以往教学中的运动量和强度均有不足,而现行的教学中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强度,使得学生身体素质有所提高。

4)竞赛水平

a.竞赛组织:20189月至20207月,我校共组织校内竞赛13次,4级班学生均参与竞赛组织工作。

b.竞赛成绩:校内竞赛情况:整体竞赛水平有所提高,学生对于竞赛的理解优于往届,特别是学生观众对竞赛热情大幅提升,竞赛整体效果得到改善。

5)学生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方式,获得学生对“五位一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评价和建议,大部分学生对此模式比较认可,也很受学生欢迎,我校共开设18项(符合国家文件要求15项以上)体育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可选范围广的特征极大的“征服”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学习的需求心,同时满足了学生各式各样的爱好和兴趣,为学生间的交流拓宽的道路。

4.俱乐部会员考核体系

1)参与俱乐部教学课程:根据现有教师运动项目及学生参与度情况,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1)。

1:课程设置表

2)考核内容及分值比例:专项考试(40%)、素质测试(35%)、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率(20%)、课堂表现和考勤(5%)。

由于三级会员、四级会员的运动基础较高,因此在专项考试中将达标成绩替换为班内竞赛成绩、反向指导能力。(见附表2

2: 课程考核方式表

三、“五位一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持续改进

1.建立课内、课外并重的教学目标

“五位一体”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秉承着自愿、互助、互惠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资源和自由选择的机会。但现阶段开展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对自己所负责的会员投入的精力较大,注重课内的教学成果,部分小项目的的俱乐部课外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大型的校级竞赛与竞技展示性活动。下一阶段将逐步增加这类俱乐部的活动频次,提升活动等级,进而达到提高整体改革效果的目标。

2.科学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根据各级别会员运动能力的不同,将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充分地考虑到会员的个体差异,制定出适合各等级会员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一级会员应学习运动项目起源与发展、运动项目基本规则、体育科学锻炼常识,应掌握运动项目的初级技术,并针对体质测试设计练习内容(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灵敏);二级会员应学习体育科学锻炼常识,掌握运动项目的核心技术(如篮球的运球、传球、投篮等)并针对体质测试设计练习内容(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灵敏);三级、四级会员主要进行教学比赛,锻炼学生的比赛组织能力、裁判能力、以及辅助指导能力,并有效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合理构建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就课程体系进行严密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体育俱乐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组成的体育俱乐部监督管理体系。

3.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学校和教师侧重于课堂教学,轻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宣传、指导等,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的增加了教师课外体育活动指导,部分项目的开展受社会影响力的干预较大,学生在学习与训练及活动组织方面的自主性不强。同时,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于体育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要想实施以体育能力形成为导向的“五位一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首先,体育教师应具备较高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另外,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校内外竞赛、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活动等五个模块组织管理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和综合能力较高的会员共同完成。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培养现有教师团队,以及招聘综合素质和专项技能较高的教师加入其中,健全高质量教师团队,将体育能力形成为导向的“五位一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路上秉承我校五育并举之“体育强人”理念持续改进,不断开拓新思路,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打造校园体育文化,实现高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最终目标。



上一条:问卷调查明教情 研讨学习促提升

下一条:基于科教融合的课程形式多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