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原理”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于2020年12月被评为线下一流课程。学校为保证课程质量和促进一流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本次调查问卷,问卷题目共14个问题,问卷对象是2021级安全工程学生。通过问卷结果对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改进方案,具体分析如下。
1.您的教师课前发放的教学资源材料有哪些?
本课程授课在超星平台建立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料,包括:课程PPT、大纲、事故案例资料、教师自录视频、试题库等,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学生对本环节还是比较满意的,符合课程设置预期目标。
2.您的教师是否督促您使用超星平台课程资源进行课前预习?
本课程基于OBE教学理念,设置了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进程的开展情况,在超星设置了课前预习环节从而检验学生预习效果,从问卷结果看来,此项工作学生执行情况较好。
3.您的教师是否存在迟到或早退现象?您的教师授课精神是否饱满?
针对教师是否迟到,是否精神饱满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的答案说明了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出勤,激情饱满,只有教师激情饱满,才会有活力四射的学生与课堂,以后课程授课过程中,应继续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教学活动中。
4.您的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有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
课程思政设计问题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会体现,在学习到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是课程思政的过程。比如在通过引入安全科学发展历程,引发同学们对专业的自豪感与自信心、通过事故致因理论学习,激发同学们对于事故预防的重视,严谨、专业的工作态度。
5.您的教师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单一?
对于教师教学内容安排情况,70.97%的学生的认为从不单一,29.03%的学生,偶尔单一,内容涉及多方面让学生充分学习。本课程是一门与实际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支撑培养方案中事故风险隐患排查与控制、安全问题分析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基于此,申请对该门课程进行考试改革,以便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推动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还会选择适当的章节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分组进行讲解,也会安排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以及课堂讨论等环节,教学方法丰富多样。
6.您的教师最常采用哪种类型的上课方式?
学生认为教师授课主要以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为主,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看学生对小组讨论对授课方式比较满意,比如通过小组安全行为短剧表演及讨论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安全问题分析能力。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浓厚。
7.您的授课教师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表达、分析、调研、探究、讨论、设计、规划、合作、实践、运用等能力吗?
大部分学生认为授课教师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能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表达、分析、调研、探究、讨论、设计、规划、合作、实践、运用等能力。前面提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内容正是此问题的体现。
8.您认为您的教师授课时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本门课程对学生课堂氛围较为浓厚,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活跃,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积极参与互动,这应该是教师课堂关注对重点对象,让所有对同学在课堂上动起来,才能更进一步提高课堂对活跃度。
9.课堂教学您是否跟得上教师的节奏?
所有的学生都能跟得上教师授课节奏,本门课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参与课堂中,让每名学生都能跟得上教师节奏。
10.您认为您的教师在课堂中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学生都认为教师没有不足,是学生对教师的鼓励,说明教师确实在用心教学生,与学生关系融洽,但是不代表教师就是完美无缺的,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比如实践技能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因材施教还可以做得更深入、细致。
11.导致您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的原因是什么?
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主观原因,所有在教学管理中很重要的就是学风建设。
12.您的教师是否能有效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作学习计划?
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门课程授课过
程中教师对学生对教师规划设计是比较满意的,告诉我们在未来授课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进来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13.您的教师是否能及时地辅导、布置作业并批改?
从答题结果看,学生反映教师作业批改是比较及时的。本课程作业主要为依据课程内容设置产生的小组任务报告,教师会按学校规定的作业次数和批改规范完成作业布置和批改,并能做到打分公正、公平、公开。
14.您认为以下哪种方式对您更有帮助?
从交流方式的调研发现,学生比较喜欢教师在学习群与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未来会持续建设线上课程资源,和学生展开多方面的学习交流。
以上就是关于本门课程调查结果的分析,总体上看,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满意度较高,但是授课教师还需要查缺补漏,健全完善PDCA循环机制。加强毕业生跟踪反馈及行业用人反馈。形成能体现教学过程考核和能力评价的学生课程档案。持续引入专业先进理念与方法,与时俱进更新专业案例库,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利用线上资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逐步完善“混合式”衔接。
能源与水利学院
“安全原理”课程团队